旱柳(Salix matsudana Koidz.)是杨柳科柳属的乔木植物,其繁殖与栽培技术对于其健康生长和广泛应用至关重要。以下是对旱柳繁殖与栽培技术的详细研究:
一、旱柳的繁殖技术
旱柳的繁殖方式多样,主要包括种子繁殖、扦插繁殖和埋根繁殖。
种子繁殖
采种:柳树34月开花,45月果熟。当蒴果由绿色变成浅黄色,少数尖端裂口吐絮时,应抓紧采收。
出种率:一般为2%4%,千粒重为0.1(垂柳)0.167(旱柳)克。
调制与播种:种子极易失去发芽力,故应随采随播。播种前,苗床先灌足底水。与此同时将种子用清水浸泡使之吸胀,然后混以温砂,拌匀后播种。条播或撒播均可。播后用细筛筛土覆盖,以不见种子为度。
扦插繁殖
插穗采集与制备:于休眠期采种条,可选1~2年生枝于秋季采下,经露天沙藏,来春剪穗。先去掉梢部组织不充实、木质化程度稍差的部分,选粗度在0.6厘米以上的枝段,剪成长15厘米左右的插穗,上切口距第一个冬芽1厘米,切口要平滑,下切口距最下面的芽1厘米左右,可剪成马耳形。然后按粗细分级,并将每50或100株捆成一捆,置背阴处用湿沙理好备用。
扦插:柳树扦插极易成活,插穗无需进行处理。但是,若种条采集时间较长,插穗有失水现象,可于扦插前先浸水1~2天(以流水为佳),然后扦插,成活率会提高。扦插时,单行或双行扦插均可。单行扦插株距15~20厘米;双行扦插行距为20厘米,株距10~20厘米。扦插时宜按插穗分级分别扦插,以小头朝上垂直扦插较好,穗顶与地面平齐,插后踏实。有条件的地方可立即灌水,使土壤折实并与插穗密接,有利于成活。
埋根繁殖
备种:旱柳落叶后即可引进种根,定植前以沙土埋藏保存,掌握好沙土湿度,既不可让根段脱水干枯,又不可湿度太重而霉变腐烂。
整地:育苗选择土层深厚、地势平坦、灌排方便、无病虫传染源的沙壤土好。旱柳种植深度5厘米,然后将根段以30厘米的株距平放于沟内,覆盖细沙土,浇透定根水,盖好地膜,一个月左右即可出苗。
苗木管理:出苗后及时揭膜浇水,若遇连续阴雨则应注意排水。幼苗期要及时拔草,抹掉侧芽,浅松表土,切勿伤及嫩弱短根。适时防治病虫害,适量施肥,久旱则以清粪水抗旱兼施追肥,促苗生长健壮。
二、旱柳的栽培技术
选地与整地
旱柳喜湿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,河滩、河谷、低湿地都能生长成林,忌粘土及低洼积水,在干旱沙丘生长不良。
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、排水良好、土壤肥沃、水源充足、无病虫害的地块。
播种或扦插前,应对土地进行深翻、整平、耙细,并施足底肥。
抚育管理
出苗期应保持土壤湿润,干旱时可在垄间步道放水灌溉。
幼苗期要及时追肥和中耕除草,并注意清除多余的萌条,选留一枝健壮的培养成主干。
速生期苗干上的新生腋芽常抽生侧枝,为保证主干生长,除保留五分之三的枝条外,应及时分期抹掉下部苗干的腋芽,至8月上、中旬应停止抹芽。
若遇连续阴雨天气,应注意排水防涝,避免苗木根系受损。
病虫害防治
旱柳对病虫害及大气污染的抵抗性较强,但仍需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。
可采用物理、化学和生物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治,如人工捕捉成虫、喷洒农药、保护天敌等。
修剪整形
旱柳树冠丰满,枝条柔软,可根据需要进行修剪整形。
修剪时,应剪除病弱枝、交叉枝、重叠枝等,保持树冠通风透光,促进植株健康生长。
移栽与定植
旱柳移栽时,应选择生长健壮、无病虫害的苗木进行移栽。
移栽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,移栽时应保持根系完整,并适当修剪枝叶以减少蒸腾作用。
定植后,应加强浇水、施肥等管理工作,促进苗木快速生长。
综上所述,旱柳的繁殖与栽培技术涉及多个方面,包括繁殖方式的选择、栽培地的选择与整地、抚育管理、病虫害防治、修剪整形以及移栽与定植等。只有全面掌握这些技术要点并认真实施,才能确保旱柳的健康生长和广泛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