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蜡树是木犀科梣属的一种落叶乔木,其特性和习性可以归纳如下:
一、基本特征
地下根茎:较为发达,具有深根性。
树皮:灰褐色,表面有纵向裂纹。
小枝:黄褐色,粗糙,无毛或疏被长柔毛。
叶片:小叶卵形、倒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。
花朵:花雌雄异株,雄花密集,钟状;雌花疏离,桶状。
果实:翅果,形状如同蜻蜓的翅膀,坚果圆柱形。
二、生长习性
光照:白蜡树是阳性树种,喜光,需要充足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。
温度:喜欢温暖的气候,但也具有一定的耐寒性。
湿度:喜湿耐涝,也耐干旱,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,在酸性土、中性土及钙质土上均能生长,耐轻度盐碱。
土壤:喜肥沃、砂质和砂壤质土壤。
海拔:生于海拔800~1600米的山地杂木林中。
三、其他特点
生长速度:白蜡树生长快,根系发达,萌蘖力强。
树形:树干通直,树形端庄,枝叶茂密,夏叶鲜绿,秋叶橙黄,是优良的庭荫树和行道树。
抗性:对二氧化硫、氯气、氟化氢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。
四、历史用途
经济树种:因其树上可以放养白蜡虫以制蜡,故得名白蜡树。利用白蜡虫制蜡技术在唐宋时期已较为成熟,明清时期全国范围内都开始栽培白蜡树。
武器材料:白蜡树的木材也曾被用作制作长枪和棍棒的原料,如著名的“少林棍”就是用白蜡树制成的。
综上所述,白蜡树是一种适应性强、生长迅速且具有多种用途的树种。在城市绿化、园林景观以及经济利用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。